2020年4月间,有新闻报道称:在美国肯塔基州的街头、停车场,出现了一些临时搭建的假新冠检测点。这些检测点猛一看还像模像样:白顶帐篷上挂着“新冠检测”的横幅,印有红十字的标志,里面的工作人员装扮得很专业,手里拿着棉签等待患者。不过这些监测点是假的,这种诈骗针对的主要人群是美国穷人。
有一个名叫香农•威尔逊的美国女子因为身体出现了新冠肺炎的症状,去这样的检测点做了所谓的“核酸检测”。
香农首先被一个打扮得像护士的人问了一系列问题,然后要付费40美元,进行了电话医生问诊,然后“医生”决定她需要再付200美元,进行新冠病毒检测。
“他们的操作很专业,为了避免我咳嗽还给我发了口罩。”香农事后回忆。随后,护士用棉签随意地在她口腔捅了一下,接触她脸部的双手甚至没有更换手套。
检测完24小时后,香农没有收到检测结果,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。她表示:“我感到被侵犯了。我不知道他们对别人使用了多少次这种棉签,然后又把它塞到我的喉咙里,这本身就很可怕。”
《锐智号》老姜喜欢读史,我们一起来看看凯瑟琳.阿诺德的《1918年之疫:被流感改变的世界》(该书中文版已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)一书中记录的1918年大流感时的场景:
“从1918年初春无甚危害的第一波感染潮,到下半年几个月不断恶化,引来全球侧目的第二波感染潮。各种日报开始开展越来越多与之与流感治疗相关的广告。医药公司也尽可能地利用读者的焦虑来吸金。从《泰晤士报》到《华盛顿邮报》。每一页都被连绵不绝的预防措施和非处方药广告占据。‘流感’一则广告带着赞扬福马明特保喉片的口气宣称,‘在进入满是细菌的拥挤场前,含上一片儿吧。’”
我们再看看1918年大流感的一些背景资料:
据果壳的《用两千年战瘟疫》(新蕾出版社)一书的记载: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正在进行殊死较量,一个凶恶的“幽灵”悄然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。士兵接二连三地出现了感冒症状,在随后的几个月里,美国各地都出现了流行性感冒的踪影,它伴随着战争和游客的脚步被传到了世界各地。
《大流感:最致命瘟疫的史诗》书作者约翰•M•巴里认为:大流感并不仅仅是一场糟糕的感冒。它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病,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症状和流行病学行为。在人体中,病毒直接侵袭的是呼吸系统,当它逐渐渗透进肺的深部时就越来越危险。它会间接影响身体的许多部位,甚至连轻度感染都能引起肌肉和关节疼痛、剧烈头痛和虚脱,而且会引起更多严重的并发症。“感染就像一种暴行。它是一种入侵,一场洗劫,而身体对此也是反应激烈。”
“流行病学家认为,1918—1919的流感流行是人类历史上单一的最致死的感染性疾病大流行之一。人口统计学家估计,至少20%的全球人口感染上流感,所有病例的致死率约为2.5%(普通流感爆发期间的病例致死率通常约为0.1%)。虽然世界各地受害者的总数仍不确定,早期估计流感流行导致全球2000到4000万人死亡。最近的计算认为,死亡人数可能高达5000万人至1亿人。美国有超过2500万人被感染。约为人口的1/4,其中死亡人数约为67.5万人。”这段文字出自美国学者洛伊斯.N.玛格纳所著的《传染病的文化史》,该书中文版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当时,在华盛顿,医院被病患者淹没。在乔治.华盛顿大学附属医院,所有护士都患病倒下了。在加菲尔德医院和利克的急诊医院,医护人员都工作到体力透支。病人们疯狂地挤进医院过道,当时惟一能腾出地方给病人的方法,就是让殡葬人在里屋等着,一旦有人病死,就马上把尸体抬出去。活人从一个门进来,死人从另一个门被抬出去。
凯瑟琳.阿诺德在《1918年之疫》中称:
“食品和药物制造商们则抓住了这个疫情潜在的商业机会。像奥克索牌儿浓缩牛肉和弥尔顿灭菌剂、杰伊斯消毒液和黑白狗威士忌这些受人敬重的专营品牌,也在靠江湖郎中和蛇油推销员打广告,它们都试图劝说绝望的公众购买自己的产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