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王力在机场、口岸接运入境人员到健康驿站。
7月12日晚,记者拨通王力的电话时,他刚刚忙完手头的工作,声音里透着一丝沙哑与疲惫。这几天,入住健康驿站的隔离人员越来越多,王力也变得异常忙碌起来。哪个房间有行动不便的老人,哪位女士身体不好,这些情况他都要一一关注、了解。
王力是龙岗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工作专班的一员。从阳春三月到炎炎盛夏,从交通组到驿站组,至今他已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坚守了3个多月。其间,他吃过很多苦,熬过很多夜,打过无数的电话,整理过数不清的资料,但他却说:“能够参与其中,出一份力,就是我莫大的光荣。”
“儿子,爸爸不敢抱你”
3月28日,深圳侨报下属发行公司员工王力响应上级号召,成为龙岗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工作专班的一员。第二天,他便被派驻到龙岗街道涉外健康驿站,参与日常管理和服务。“刚去时很忐忑,因为我对各项防疫政策都不熟悉,只能一点一点慢慢学。”王力说。
在驿站待了10多天后,王力又被抽调到交通组,负责将机场、口岸的入境人员接运到健康驿站。“和驿站比起来,交通组的工作对体力损耗更大,更容易累趴下。”王力说,那时为响应市里号召,交通组人员在接运入境人员时往往选择同乘一辆大巴车,为降低感染风险,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全程关闭空调,这对王力来说是一项艰巨考验,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,加上在密闭空间呆几个小时没有空调,一趟下来浑身湿透。”
其实,最大的挑战不是身体的难受,而是部分入境人员的不理解。有一回,车子到了驿站门口,可车上一位老人坚决不下车,王力上前询问,得知原来老人对隔离费用有意见。无奈之下,王力只能留在车里,耐心向老人讲政策、讲道理,直到把他安心劝下车。
除此之外,回家也是一大“考验”。王力育有一儿一女,天真无邪的小朋友尚不能意识到新冠病毒的可怕,王力每次下班回家,3岁的小儿子总会欢呼雀跃地迎上来要爸爸抱。每逢这时,王力只能躲开儿子,心头涌上一股莫名的酸楚:“儿子,爸爸不敢抱你,等我先换衣服洗澡。”
“他们在驿站住得舒心,我就很开心”
6月中旬,在交通组坚守2个月后,王力又来到吉华街道涉外健康驿站,开始全新的工作。“这次再回到驿站,许多政策、流程都发生很大变化,所以有些东西得从头开始学。”王力说,不忙时他便认真研读防疫政策,向同事请教,以便把每项工作做好做细。
吉华街道涉外健康驿站的基础设施较为陈旧,有些隔离人员常常抱怨。有一回,半夜两点钟,王力接到一名隔离人员母亲的电话,抱怨驿站让她的女儿受苦了。原来,这名被隔离人员是一个14岁小女孩,她在房间里发现了蟑螂,害怕得睡不着觉。了解情况后,王力赶紧从床上爬起来,找来心理医生安抚女孩的情绪,第二天一早又为其换房间,并进行全面清洁消杀。后来,小女孩隔离期满离开驿站时,还专门留下一张表达谢意的纸条。
“作为一名服务者,最重要的是要设身处地、将心比心,站在隔离者的角度想问题,他们在驿站住得舒心,我就很开心。我希望每一个来到驿站的人14天后走出大门时,脸上挂着笑容,而不是愁眉紧锁。”王力说。
来源:龙岗融媒首席记者 聂朦